南征北戰(zhàn) 譜寫華章
南征福建 建設三明鋼鐵廠
1956年,周恩來總理主持編制出《關于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1958~1962年)》(簡稱“二五”計劃)。“二五”期間,全國掀起轟轟烈烈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熱潮。
50年代末期的福建,依然“手無寸鋼”,工業(yè)基礎十分薄弱。那時的三明,也只是閩西北部山區(qū)的一個縣城,經濟水平落后……1957年7月,冶金部召開會議,計劃在福建投資興建一座年產20萬噸礦石、10萬噸生鐵、5萬噸鋼錠和4萬噸鋼材的鋼鐵廠。次年,陜西化建的前身——冶金部冶金安裝總公司第八公司500多名干部、技工,奉命南下福建,組建了近3000名的福建省冶金工業(yè)廳安裝公司。組建后的施工隊伍于1958年8月進駐三明,拉開建設三明重工業(yè)基地的序幕。
當年在麒麟山下、沙溪河畔,北起徐碧翁墩、南至三元臺江25華里區(qū)域的土地上,建設者住工棚、睡地鋪,披荊斬棘、移山填溝。經過1500多個日夜苦戰(zhàn),1959年10月6日,三明鋼鐵廠一號高樓煉出第一爐鐵水。期間,公司以48天有效工期完成了第二臺255m3高爐系統的安裝任務,絕對工期比全國標準工期(120天)縮短1.5倍,刷新了全國同類型高爐安裝工期最短紀錄。
1958年至1963年期間,福建省冶金工業(yè)廳安裝公司承建了三明鋼鐵廠、三明化工廠、三明焦化廠、福州八一鋼鐵廠、福建省潘洛鐵礦、南平613電解鋁廠、廈門氧化鋁廠,以及三明水廠、三明機修廠和郭坑、寧德、漳平、西洋、順昌等地的鋼鐵小洋群建設,共承擔項目五十多項。
北戰(zhàn)保定 承建化工部第一膠片廠
根據中央文件精神,1963年7月1日,福建省冶金工業(yè)廳安裝公司成建制劃轉化工部管理,并于同年8、9月份陸續(xù)遷至河北保定,成立化工部保定機電安裝工程處(1965年,經化工部批準更名為化工部第三工程處),參加國家156項重點項目之一的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膠片制造廠的建設。廣大職工滿懷激情、斗志昂揚,在設備落后、技術欠缺、圖紙缺乏、條件簡陋的情況下,艱苦奮斗、共渡難關,建成醋酸纖維生產車間,為膠片工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原料基礎;同時完成年產一億米電影膠片配套安裝工程,生產出中國第一代照相軟片、黑白電影正片、彩色電影正片、民用膠卷等系列產品,并將中國人自己生產的航空航天膠片送上了人造衛(wèi)星,創(chuàng)造了中國感光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和驕人業(yè)績,開創(chuàng)了我國膠片工業(yè)獨立完整體系的新紀元。
1963年至1969年間,工程處除承建保定電影膠片廠外,還參加了北京纖維廠、北京化工廠、陜西寶雞氮肥廠等工程的施工,均一次試車成功,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受到化工部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