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東北 肩負重任
新中國成立后,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為盡快恢復生產力、振興國民經濟,國家制定了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涉及完成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156項國家重點工程,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事業。在這歷史交替的關鍵時期,創立于東北沈陽、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有色局的工程公司(即陜西化建前身),肩負起國家工業化基礎建設的歷史重任。
轉赴撫順 迎戰“三0一”
1951年,“撫鋁”(原三0一廠)鋁電解項目一期工程上馬。成立不久的工程公司(即陜西化建前身)的建設者們,擔負基礎設施施工重任。他們和兄弟單位一起,在沒有技術經驗可借鑒、物資匱乏、生產工具簡單的艱苦條件下,戰酷暑、斗嚴寒,用整整兩年時間,憑借肩挑背扛,于1953年在滿目瘡痍的戰爭廢墟上按期建成新中國第一座電解鋁廠。隨后,受到上級表揚和鼓勵的建設者們,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于1954年-1957年間相繼建成新中國第一個鎂產品生產基地、第一個氟化鹽車間、第一個純工業硅生產車間。
“撫鋁”的鋁和鎂生產項目,是“一五”期間156項國家重點工程中的兩項。其多項產品填樸了國家空白,奠定了新中國鋁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的基礎,被譽為中國鋁鎂硅鈦的搖籃。
會戰哈爾濱 見證“一0一”
在迎戰撫順鋁廠的同時,公司奉命北上哈爾濱,參與了位于哈爾濱市平房的哈爾濱101廠的建設。哈爾濱一0一廠是新中國第一個大型鋁合金加工廠,1954年4月10日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動工。施工中,為大干快上、提高效率,建設者們吃住在現場,根據工程條件和建設需要,采取“邊來圖、邊準備、邊施工”方針,日夜連續奮戰,于1956年11月5日建成投產。該項目生產的鋁材、鎂材、鋁鎂合金等材料為我國航空航天及國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鏖戰“三大化”筑起里程碑
以染料廠、化肥廠、電石廠為依托組建的吉林化工廠“三大化”項目,是國家“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個化工基地,于1954年相繼開工建設。參與建設的公司廣大干部職工,在全國各地的大力協助、支援下,在蘇聯技術專家的指導下,以激昂的斗志、豪邁的熱情,積極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運動,促進了工程建設有序、快速推進。1957年10月25日,吉林三大化工廠建成生產,生產的染料、化肥、電石,成為新中國化學工業發展史上標志性里程碑。
“一·五”期間,有色局工程公司(陜西化建前身)還先后參與了“新中國第一家國有有色金屬加工企業”的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及享有“中國炭素工業搖籃美譽”“中國第一家炭素生產企業”的吉林二0一碳素廠、共和國鉛鋅業長子的葫蘆島四0一廠、共和國功勛企業”的本溪鋼廠、“中國最早的鉬礦生產基地”的葫蘆島市鉬礦廠、“中國最早的客車廠”的長春“429”廠等眾多重點工程建設,創造了共和國冶金和化工領域的諸多第一,見證了新中國冶金工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歷程,為新中國工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建設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