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石學利畢業后繼承父業,進入陜西化建三公司成為一名管工。近三十年來,他保持著對技藝的熱情和執著,刻苦鉆研,不斷創新,解決了許多施工難題,從一名普通工人逐漸成長為管工技師、公司勞模、公司管工第一技術帶頭人、延長集團技術創新先進工作者。
正在建設中的山東青州中化弘潤催化重整聯合裝置施工現場,石學利自主開發的移動式試壓臺,在這里派上了大用場。以前試閥門,六七個人每天最多試二三十臺;現在用這個試壓臺,只需3個人操作,一次試六到八個,一天試七八十臺,工效提高1倍以上,且構造簡單,拆卸、移動方便,適宜直徑500毫米以下各種管道和閥門試壓。此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無論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會取得成就、出類拔萃。這種用心,對石學利來說,就是他的初衷和善于琢磨的好奇心。化建野外作業環境艱苦、工機具比較落后、勞動強度大、施工成本高,他常說,若能通過技術創新減少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人兄弟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該有多好呀!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支配行動。善于對施工方法、機具琢磨、創新的精神動力,激勵著石學利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過去安裝壓縮機組時,由于進出口工藝配管施工達不到無應力要求,常常導致機組試車過程振動超標,不能一次開車成功。針對這種情況,石學利根據管道投運時產生熱膨脹位移的原理,通過多次試驗,摸索出適合現場支吊點安裝的偏位數值,總結出一套壓縮機組管系統無應力配管的施工工藝,確保了大型機組一次試車合格率達到100%,應用推廣后,極大地縮短了試車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2013年6月28日,石學利帶領班組正在榆能化DCC裝置試車,兄弟單位為甲醇合成器單元安裝的壓縮機,由于應力引起振動,連續兩次開車都不成功。受公司委派,石學利和其他技術人員共同會診,隨后他根據自己總結的無應力工藝安裝實踐經驗指導安裝單位對管道、支架彈簧、焊口、連接法蘭進行修正,最終經設計單位驗算、嚴格檢查,開車成功,且提前一個星期完成原計劃一個月的調試任務,得到業主和延長集團公司在場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愛崗是職業操守,精業是職業水準。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石學利,總能想方設法解決施工中的疑難問題。2010年,榆林煉油廠18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工程工期緊、工作量大,交叉作業搶場地的矛盾突出.針對工藝管道安裝工作量大、管徑粗、材質復雜的情況,石學利在裝置區外圍設置了預制場,利用管道工廠化技術提前預制,將預制深度由原來的30%—40%提高到60%-80%,有效化解了交叉施工矛盾,提前15天完成60000米大口徑管道、閥組等安裝工作量,節省人工、機械成本費35萬元。進入冬季后,氣溫驟降,他及時組織人員采取臨時圍擋、加熱、制作龍門架、倒鏈吊裝等措施,輪班作業,保障了工程按期完成,得到業主和總承包方的一致好評。
隨著石油化工事業的發展,建筑施工材料日新月異,施工壓力很大,石學利經常教育班組成員,企業發展要有創新精神、要有鉆研精神,我們要自覺加強學習、交流,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才能解放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參加工作至今,石學利除先后參加延安煉油廠每年150萬噸常壓裝置、重整加氫裝置等30多項工程建設。
除自主開發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新型專利授權的《移動式試壓結構》和《移動式閥門試壓臺》這兩項實用技術外;石學利還編寫了《多層管廊架內單軌小車運輸管道工法》,被中國化工施工企業協會授予全國化工施工工法;他還在榆煉連續重整裝置施工中推廣應用《石化裝置鉻鉬鋼厚壁管道安裝施工工藝》、《塔類設備現場組對安裝工藝標準》、《提高塔類設備塔盤安裝一次合格率》等QC成果。這些專利、工法先后在榆煉180萬噸催化技改及配套項目、榆能化150萬噸/年DCC項目、山東東營聯合石化400萬噸/年常減壓項目及中化弘潤催化重整等多個項目廣泛使用,本專業工效提高40%以上,同時還節省了人工費、機械費150余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作為一名技術骨干、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把我所掌握的專業技術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年青一代,使化建事業后繼有人,為企業做大做強貢獻力量?!?br> ——石學利的話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他的傳、幫、帶下,一大批年輕的技術骨干脫穎而出。他的徒弟中,薛平飛、郭浩旭、侯守國等已經進入技術骨干及管理骨干崗位工作,趙利友、李亞軍、王彥永現已成為工長,任高峰、楊航超已成為分公司項目經理及項目總工。
石學利同期聲: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了,我的體會是用心做事,用心工作,多學習才能提高自己,才能展示更好的工作風采。
石學利妻子同期聲:他這個人有時間的話,對家里照顧挺好的,我和孩子都很感動。
憑著家人的鼓勵、領導的關懷、同事的幫助,靠著自學、不斷進取的精神一路走來,石學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工人楷模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