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機關黨總支組織機關四個黨支部的45名黨員前往四川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閬中紅四方面軍革命紀念館,開展“追尋光輝歷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精神”紅廉教育活動。
朱德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也是新中國首任紀委書記,為黨的紀律檢查工作作出了卓越的開創性貢獻。
朱德同志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1976年7月6日逝世。故居紀念館大門正上方懸掛著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館名。紀念館占地27畝,分為三大展區,里面陳列了朱德同志大量的清正廉潔和開創新中國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實物、圖片、影像資料等。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給他改名為“朱玉階”,希望他往后用功讀書,要像玉石那樣潔白做人,立志沿著玉石砌成的階梯,步步登高。1909年初春,朱玉階投考云南陸軍講武堂,改名字為“朱德”。從此,他為尋求救國真理遠度重洋,成為職業革命家,從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反動勢力的第一槍,到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最后到延安、北京,成為人民軍隊的總司令、功勛卓越的共和國元帥、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
朱德酷愛蘭花,崇尚簡樸。在共和國的風雨歷程中,他如同蘭花一樣,“縱使無人欣賞,依然向地自寒芳”。他一生中過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生活,貼身穿的淺藍色絲綢面的絲棉襖褲,不知穿了多少年,襖褲面已完全破爛,補丁挨著補丁,一直舍不得丟棄,年年外邊罩一套制服穿著過冬,直到1960年棉衣實在無法再補了,才換了一套新的。他的一套灰色嗶嘰料中山裝,兩只袖子已經磨得破爛不堪,不能再穿了,但他仍堅持要穿。服務員補好衣服后,他很滿意,高興地說:“衣服不怕它破,破了可以補上,洗得干凈,這樣穿有什么不好?中國人、外國人看了都好嘛!我們共產黨員就是要帶頭艱苦樸素,做出榜樣。”
在解放后的三年困難時期,朱德對自己的生活要求更嚴了,減少了糧食定量,一般不吃肉食,并反復對大家講:“我們這些人過去都是農民,是吃粗糧、小青菜長大的,身體也很健康。現在國家經濟困難,人民生活艱苦,我們要想到全國人民,要同他們同甘共苦,節約一點是一點,絕對不能鋪張浪費。”朱德真正做到了同全國人民一道節衣縮食,共渡難關。
朱德同志的豐功偉績和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作風,成為共產黨員進行革命斗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參觀學習過程中,許多黨員在聽到朱德儉樸的生活故事時,為之動容、默默抹淚;有的黨員同志在吃飯時,自覺進行光盤行動。
途中,大家還參觀了位于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的紅四方面軍革命紀念館和位于閬中的紅軍烈士紀念園。
1935年4月2日,紅四方面軍經過激戰,一舉攻克川北軍事要塞劍門關,紅軍血戰劍門關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是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例之一。紀念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紅軍在劍閣發生的一些革命斗爭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觀看紅軍攻克劍門關的戰斗場景。
閬中是川陜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四方面軍長征重要出發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閬中轉戰3年,2.3萬多名閬中優秀兒女參加了紅軍,在冊犧牲的紅軍烈士有7790名。紅軍烈士紀念園收藏展出紅軍烈士文物400余件,分為嘉流擊楫區、星火燎原區、山河銘義區、金戈歲月區、碧血千秋區和英烈園等“五區一園”。
通過參觀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閬中紅四方面軍革命紀念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黨員的靈魂受到了熏陶、思想受到了洗禮、黨性得到了鍛煉。紛紛表示,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西方國家欺凌霸勢,意欲封鎖、打壓中國發展的情況下,要弘揚先驅沖鋒陷陣、舍身取義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頭弘揚老一輩革命先烈艱苦奮斗、不斷進取的創業精神和艱苦樸素、克己奉公的生活作風,為黨的事業和企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陳練斌 陳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