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有沒有,問問老惠就清楚。老惠是我們第三公司的‘質量專家’,驗收工程時,他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在延安煉油廠檢修現場,技術負責人趙浩亮面帶敬佩的神情地告訴我。
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老惠,大名叫惠應龍,是第三公司的技術質量科長,此次延安煉油廠大檢修被任命為質量經理,全面負責檢修質量工作。
見到老惠時,他正在現場辦公室和技術員商討200萬噸/年催化裝置沉降器旋風系統及內提升管改造的技術難題。中等個兒的他,頭發花白,一對明亮的眸子透射著睿智。
技術員職責,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精準破解施工中的技術難題,為班組安全、優質、按期完成任務創造條件。
延安煉油廠裝置設備每三年大檢修一次。“200萬噸/年催化裝置經過三年運行,內部六組分離器及沉降器內提升管磨損嚴重,安全隱患嚴重,需要更換或改造。由于更換、改造過程吊裝工作量大(吊裝重量超過300噸)、吊裝高度高(超過80米),加之設備內部空間狹小、環境惡劣,操作施工難度大,規范拆除安裝作業、保障施工人員安全至關重要。”老惠告訴我。
精心組織、高效服務,是老惠一貫的工作作風。檢修前,他根據檢修工程內容細化技術質量管理制度,下發到班組;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審核檢修施工圖紙,依據技術標準、規范和業主提出的大檢修“9條安全操作要求”編制各專業作業指導書,明確重點項目主要節點控制標準、檢查標準和責任人,以指令單的方式下達到班組;改變以往口頭強調的單調交底模式,組織人員觀看有關質量事故警示片,讓大家受到警示,自覺提高質量意識。檢修中,他嚴格按照規范和“9條要求”跟蹤檢查、落實過程作業工序執行情況;對到貨材料嚴格按照《質量控制節點檢查表》逐項檢查確認,做到質量驗收有據可查、責任到人,使各項施工質量實現閉環管理。
老惠心細,對容易被忽略的問題經常提醒,對存在的疑惑從不輕易放過,經常深入現場檢查監督作業過程。
挖眼三通技術是施工的難點和重點,質量卻容易被疏忽,常常導致最后焊縫試壓泄漏;工藝支管組對、焊接,也容易出錯。施工開始前,他將歷年施工中拍照下來的不規范作業圖片制作成PPT,在技術交底時播放,讓施工人員吸取教訓,并在施工中通過工作微信群進行實操指導。檢修中,一聯合鍋爐主蒸汽管線安全閥法蘭配對安裝作業時,業主提供的管線材質報告是20G,他根據施工經驗,認為主蒸汽管道材質溫度較高,懷疑材質有誤,堅持用光譜分析儀對材質進行檢測,結果為12Cr1MoVG,建議業主進行更換,避免了施工失誤。
雖然我初次接觸老惠,但從他的同事高飛的談話中卻了解到他兢兢業業做事、踏踏實實為人的態度。此次大檢修,老惠擔任第三公司三級質量檢查的最后一級,責任重大。為確保后期質量受控運行,老惠每天帶領質量員和技術員馬不停蹄上高塔、爬上框架,甚至爬上72米高的四聯合MTBE裝置塔頂檢查安全閥螺栓緊固情況。這或許就是他24年來默默堅守、不改初心的原因吧。
建筑施工企業流動性大,工程幾乎都在外地,點多、線長、面廣,且大多數項目施工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作業時間長,一般家庭條件好些、小時候沒吃過苦的人,到現場一看就走了,能堅持下來的,大多數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思想意志堅強、做事踏實認真的人。
老惠從小做事認真、有板有眼,不論什么事情,不干則罷,干就要干個樣兒出來。1996年參加工作后,和他同時進廠的二十多名同志,有的跳槽去了別的單位,有的下海經商,有的回家務農,只有他和少數幾個人留下來堅持到現在,用他的話來說,“機會和平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努力不努力;只要你付出了、認真去做了,就會有回報。”
當初進廠實習期間,老惠勤學好問、刻苦鉆研,經常琢磨施工流程和安裝工藝,遇到不懂的問題追著師傅問個不停,直到弄明白為止,尤其對技術規范的理解、對工程質量控制點的把握力求精準到位、毫不馬虎。回憶起當初學技術的情景,老惠感嘆說:“學習技術沒有捷徑,靠耐力和功夫,要嘴勤、腿勤、手勤,多問多跑。”
作為一名技術骨干,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將所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傳授給年輕同志,就是對企業最大的貢獻。工作中的老惠,還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對技術員進行項目技術管理、資料統計、工程結算等科目培訓,毫無保留地向年輕技術員傳授技術和經驗。日常工作中,他對年輕同志的技術咨詢有問必答、疑難必解,對他們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與他們和諧相處、打成一片。
“工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技術員是工程質量的守門人,也是企業的守門人。要成為一名合格技術員,不僅工作態度要端正、能吃苦耐勞,還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說話要講藝術,提升與業主、承包商的溝通水平,積極、主動為項目建設和業主服好務。”這是老惠的工作經驗總結,也是對年輕技術員的寄語和殷切希望。(陳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