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珍惜工作、尊重職業、堅守事業、忠誠企業、不斷創新,堅守一線積極鉆研業務,突破了一項又一項技術瓶頸,創新出一個又一個科研成果,他就是延長工匠——宋衛東。
“他是個大能人,和團隊成員設計的換熱器抽芯機,省時省力、效率高,每年創造300多萬元的效益,這項成果還獲得了集團科技進步獎……”采訪中,羅向陽師傅如是介紹。
勤耕不輟 創新技術
宋衛東在煉化裝置保運多年,解決了許多裝置突發故障和技術瓶頸。煉化裝置運行過程中,由于溫度高、壓力大,換熱器內芯和熱動力管道、有毒有害介質管道法蘭常出現憋勁、螺栓孔錯位等情況,檢修時閥門更換、法蘭拆卸、盲板加拆難度增大,這些問題都被宋衛東團隊逐一解決。
宋衛東善于琢磨,遇到問題總是分析如何解決。他在工作中遇到生產裝置和設備故障總是反復試驗,不斷技改,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用同事的話說就是,“宋師傅工作起來真較勁,遇到一個問題,就一直在機器上換換、改改、試試,那個專注勁真可謂廢寢忘食,與他做同事,不認真工作都不好意思。”劉小龍師傅告訴記者,一次,延安石化廠聯合一車間一臺壓縮機的電機保護殼在打壓時碰壞了,當時由于電機負荷運行,搶修過程不能動用切割機,大家十分焦急。無奈中,現場負責人突然想到了宋衛東,便撥通了電話。宋衛東聞訊趕到后,對設備“望聞問切”了一番,建議通過快速打壓排除故障。在場的人將信將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結果奇跡發生了,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既避免了電機殼體被報廢,還節約了50萬元維修費。
2009年,延安石化廠投運后,他和工友擔負起生產保運工作。裝置檢修過程中,換熱器拆除、清洗、安裝工作量大、工期緊,原有的抽芯機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非常辛苦。平時喜歡玩弄機械、電氣的宋衛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工作之余一有空,就去琢磨“改裝老設備、提高施工效率”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和團隊成員近兩年時間的反復試驗,2010年底,“一種新型換熱器抽芯機”問世了。改進后的抽芯機功能齊全,安全性、穩定性、操作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檢修效率提高3-5倍,當年在延安石化廠、延安煉油廠、榆林煉油廠大檢修中使用后節約123萬施工費,并于2012年獲得國家專利、2014年獲得延長石油集團科技成果二等獎。
參加工作29年來,他和團隊創新工法、革新機具、發明技術專利,為企業解決了許多“疑難雜癥”:研制的200噸液壓閥門試驗臺,采用電動打壓方式,使大口徑閥門檢測效率提高了4倍,獲得國家實用專利;發明的帶壓堵漏技術,每年節約50多萬元的維修費……
尊重職業 堅守初心
“改進陳舊、落后的工法和機具,減輕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企業,是施工人應有的職責和追求。”宋衛東說在嘴上做在行動上。
宋衛東技術好,作風硬,在多次的急難搶險任務中,領導點名讓其擔當重任。2015年9月2日上午,位于神木的延長石油安源化工公司100萬噸/年煤焦油項目VCC裝置試車過程中,由意大利進口的裝置核心動設備——原料油泵突發故障,裝置隨時有停車的風險。設備配件最快需三個月以上時間才能到貨,業主非常焦急,向化建公司求援,宋衛東臨危受命,在維修條件不成熟,無備件、無工具的條件下,面對困難和挑戰,他沒有退縮。在緊急采購的專用工具到達后,他蜷伏在三面是機箱,只有一面300mm左右狹小的空間進行施工。12-P-0102B三柱塞泵絲扣口徑大、絲扣內絲、外絲幾乎全部損壞并有粘連現象,需要開槽、去粘連等技術修復。操作空間小,視線不佳,他就一點點用手摸索著,連續修復9小時。考慮到修復后絲扣連接的強度會有所下降,他在螺帽外側設計安裝了環形抱卡,確保其連接強度。可能發生的停車風險解除了,設備開工試運行效果良好。現場修復花費小,速度快,并且避免了設備大解體,長時間等待進口外國零部件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據測算,如果聯系外國技術專家檢修,至少需要30—50萬元的費用。業主對宋衛東精湛的技術,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贊嘆不已,專門給化建公司發來感謝信。
多年來,憑著扎實的技術功底和釘子般的鉆研精神,宋衛東和團隊革新、發明的成果先后獲得國家專利3項、施工工藝2項、操作規程2項、創新成果4項。
精湛的技能源自于執著、源自于專注、更源自于初衷。
忠誠企業 成果豐碩
1986年,17歲的宋衛東技校畢業時,別的同學選擇去大城市找固定工作,他卻選擇了工作流動性大的化建第三分公司。當時,三公司正在延安煉油廠施工。勤學好問的他,整天跟在師傅后面問這問那,工余時,將廢舊的設備拆了裝、裝了拆,仔細琢磨機械原理和故障原因……憑著執著的鉆研精神,宋衛東破解了一項項施工難題,一步步從青蔥少年成長為“問不倒、難不住”的技術帶頭人。
宋衛東成名后,一項項榮譽紛至沓來,但他并沒有被頭頂的光環所迷惑,他說,“所有的創新成果,都是從工作總結中感悟而來,而這些感悟與個人的興趣、愛好有關,與熱愛的這份工作有關,更與領導的關心、工友的幫助、妻子的支持分不開。”
這幾年公司做大做強,需要更多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能工巧匠,為了感恩公司的關懷和培養,宋衛東自覺擔當起“傳、幫、帶”的義務。他結合工作實際,利用業余時間現場授課、演示,手把手指導操作。同時積極組織班組技術骨干參加各類技能競賽,激發大家學技術的積極性。在他個人的影響下,公司青工學習技術蔚然成風,技術水平日益提升。
2014年,他組織三公司鉗工代表隊代表公司參加陜西省“渭化杯”鉗工技術比武,取得團體第二名和個人第二、第四名的好成績。2015年,班組成員紀云剛、贠二航、李陽代表延長集團參加第七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鉗工組),榮獲團體二等獎和個人第8、第25、第26名的好成績;其中在競賽解答題中采用他發明的“動設備聯軸器快速對中頂絲”方法,獲得單項比賽最高成績。
天道酬勤 工匠楷模
創新思路、創新技術、創新工作方法,是時代賦予產業工人的使命,更是宋衛東立足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不變追求。
2017年3月,宋衛東針對容器檢修專門設計的一種新型呼吸機在延安煉油廠-延安石化廠聯動大檢修中使用,該機以靈活方便、氣源足、噪音低、運行平穩、安全可靠、節能環保、長周期運行等特點,受到業主相關部門的肯定和贊揚。
同年8月保運期間,火炬回收系統的一臺螺桿壓縮機電機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震動現象。當時,業主從上海請來專家進行診斷、處理,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隨后,宋衛東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對螺栓受力情況進行精確計算,對設備底座重新進行加固處理,有效解決了問題。
由于技術創新貢獻突出,宋衛東近年相繼榮獲了“延長集團勞動模范”、“陜西省技術狀元”、“陜西省十大杰出工人”、“最美延長石油人”、“陜西省勞動模范”、“全國石化行業優秀工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班組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班組”。2019年,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年初,經國務院批準,他享受了2018年國務院特殊津貼;同時,他的工作室被集團和省總工會命名為“宋衛東創新工作室”。
面對諸多榮譽和成績,宋衛東不敢有半點懈怠:“既然融入到了施工企業、融入到石油化工建設這一行,就要勇立潮頭、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創新進取,繼續為企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陳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