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臨危受命,側身在300毫米的空間連續精修9小時,避免了設備大解體后長時間等待進口零部件所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他,研制的200噸液壓閥門試驗臺使工地大口徑閥門檢測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填補了國內化工建設閥門試壓的空白;他,發明的帶壓堵漏技術每年給業主保運工作節約50多萬元的維修費……工作32年來,他憑借精湛技術為公司和業主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癥”,用身體力行詮釋了工匠精神內涵。他,就是陜西省勞動模范、省國資委“國企工匠”、化建第三公司鉗工組組長宋衛東。
初次見宋衛東,咋一看,中等個兒、“國”字臉、花白寸發的他,看上去并無過人之處;而仔細聽他的談話、注視他的眼神,會給人一種精明能干的感覺。
在陜西化建公司,提起宋衛東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談不上什么名人,就是做了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受父輩的影響吧。”宋衛東告訴記者,父親是化建老職工,他從小耳濡目染,聽到不少關于施工方面的故事,由當初的好奇慢慢地愛上了這份職業。1986年技校畢業選工作時,當別人千方百計選擇去大城市工作時,宋衛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化建公司,從此扎根工地,一干就是32年。
雖然干的專業是普通鉗工,但宋衛東讓自己的工作體現出不一樣的價值。熟悉化建的人都知道,工人常年在野外作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非常辛苦。宋衛東是個細心人,愛思考肯鉆研。在工地待久了,他對工友們在施工中所受的苦和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便暗下決心要改變作業條件,減輕工友們繁重的勞動強度,提高施工效率。施工過程中一有空閑時間,就去琢磨、找材料試驗,嘗試搞點小革新。2004年,為解決項目建設大口徑高壓閥門試壓問題,他和班組成員一起,經過多次試驗,研制出200噸液壓閥門試驗臺,解決了大口徑高壓閥門試驗效率低的難題。
“是什么力量促使你成為‘高技能專家’呢?”
“靠的是干中學、學中干,精益求精。我熱愛這個工作,善于用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化解施工難題。”面對筆者提問,宋衛東回答十分干脆。
隨著延長石油集團公司的不斷發展,集團內的煉化裝置越來越多,每年的設備檢修工作量越來越大;同時隨著石化行業施工競爭日益加聚,每年對檢修工期要求也越來越短,這對化建公司的施工實力是巨大的考驗。2010年以來,宋衛東所在的化建三公司,承擔起延安石化廠投運后的正常保運維護工作。每年裝置系統檢修時,換熱器更換量大,而換熱器芯子抽裝又是換熱器拆裝檢修的關鍵環節,施工難度大,清洗、維修工期緊,原有的抽芯機效率低下,工人勞動強度大。身為技術和管理骨干的宋衛東,根據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帶領班組成員重新對換熱器抽芯機進行全新設計和技術改造,在電器控制方面設計了漏電保護、前后抽芯小車限位器等安全保護等裝置。通過技術革新,新研制出的上托式抽芯機,其安全性、可靠性、平穩性、易操作性和工作效率等各項參數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使檢修速度提高了3—5倍,為優質、高效完成檢修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該換熱器抽芯機分別在延安石化廠、延安煉油廠、榆林煉油廠大檢修工程使用后,為公司節約施工成本123.35萬元。近年來,此換熱器抽芯機為公司創造3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宋衛東,工作32年來,他憑借精湛的技術,積極主動為業主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癥”,化建公司領導也多次點將讓他參與緊急搶險任務。
在延安石化廠從事保運工作中,有一次,該廠檢修聚丙烯裝置高速軸流泵(美國勞倫斯制造)時,機械密封安裝完畢,開車后機泵總是泄露。之前,發生類似情況,該廠總是請制造廠家前來維修,不但周期長、而且費用很高。宋衛東接到命令后,立即趕到現場,帶領班組成員分工協作,重新對機泵的機械密封進行拆解和測量,并對每個數據進行反復檢測,結果發現新換機械密封和老機械密封在尺寸上有細微的偏差,再加上沒有正確調整機械密封在軸上的定位尺寸和壓縮量,導致機泵密封產生泄露。經過重新裝配密封圈,泄漏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僅此一項為業主節省18萬元費用。
還有一次,宋衛東正在去楊凌開會的路上,公司領導的一個電話,將他緊急召回到榆林煉油廠檢修現場。原來,加氫裝置離心壓縮機在檢修中出現異常震動,檢修人員多次試驗,仍沒找出故障原因,整個煉油廠面臨停車危險,每天損失上百萬元。緊急時刻宋衛東匆匆趕到調試現場,仔細觀察運轉情況,發現變頻電機速度已達到了連鎖停車的數值,而此時的運行功率負荷只達到了總功率的90%。他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結合機器工作原理判定,震動端在離心機的推力盤處,并非在聯軸器端,排除了對中導致震動超標的因素,進一步分析判定,震動大的原因是廠方對高速轉子只做了過低速動平衡,而未做高速動平衡。在他的建議下,廠方對轉子進行了高速動平衡,使震動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2015年9月,延長石油安源100萬噸煤/年焦油項目VCC裝置試車。當時,由意大利進口的核心動設備出現故障,原料油柱塞泵連桿與柱塞的固定螺母重度損傷,不能運行。如果不及時解決問題,裝置隨時有停車風險,而從意大利進口配件和廠家技術人員到場指導安裝要耽擱近一個月時間。萬般無奈之下,大家想到了宋衛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正在出差途中的宋衛東,臨危受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參加搶修。他側身鉆進300毫米的空間,對絲扣粘連部位進行認真清除、整形、絲距對比配對、恢復,小心謹慎連續精修9小時,最終排除故障,避免了設備大解體、長時間等待進口零部件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試車成功后,業主發來感謝信,對他精湛的技術和頑強的作風高度贊嘆。
多年來,正是憑著這種扎實的技術功底和釘子般的鉆研精神,他和他的團隊研制了“大型法蘭閥門快速試壓臺”“一種法蘭對中校正器”“鍋爐清渣捅渣機”等設備,并獲得國家專利3項、施工工藝2項、操作規程2項、創新成果4項,培訓鉗工800多人次……個人也從一名普通的鉗工成長為延長集團首席技師、陜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全國化工建設行業高級技能專家、“陜西省勞動模范”,他的工作室被集團和省總工會命名為“宋衛東創新工作室”。
“創新無止境,追求無極限。”面對諸多榮譽,宋衛東不敢有半點懈怠,他深有體會地說,“工匠精神其實就是新時代的勞模精神,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弘揚工匠精神、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和工友們一道,一步一個腳印,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繼續為企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陳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