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歷史沿革和基本情況
公司組建于1951年,先后隸屬于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化學工業部。1970年,劃歸陜西省,先后歸屬省建工局、燃化局、石化廳、經貿委和國資委。1992年,更名為陜西省石油化工建設公司(簡稱陜石化建)。2001年,由陜石化建公司出資1500萬元、職工集資4500萬元設立陜西化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西化建)。06年5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將陜西化建和陜石化建整體劃歸陜西延長石油有限責任公司。07年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國資委的主導下,延長石油集團以陜西化建資產實施重組“秦豐農業”,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努力,08年12月26日,陜西延長石油化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恢復交易。總股本4.26億,延長石油集團持股59.72%、為控股股東,陜石化建公司持股2.26%、為第二大股東。延長化建擁有以石油化工領域施工為主營業務的陜西化建為全資子公司。
二、靠實力加入延長集團,靠拼搏實現跨越發展
2007年6月,集團公司提出:將化建公司按照集團的工程公司去定位,按照工程板塊去發展,要求化建積極參與集團重點項目建設,擔當起集團重點項目建設主力軍的作用和責任。
隨后,化建公司PC總承包了延長集團“三大重點建設項目”,其中楊莊河煉化一期項目于09年5月15日按期中交,創造了陜西省化工項目規模、速度和質量新紀錄;吳起—延煉原油管輸項目比計劃提前4個月投油;延煉—西安成品油管輸項目比計劃提前9個月投油。2009年8月28日,省政府召開“三大重點建設項目”表彰大會,對化建予以表彰。
集團三大項目按期建成,證明了化建的實力和能力,堅定了集團推行重點項目由化建PC總承包模式的決心,經過我們不懈努力,又獲得了榆林20萬噸/年醋酸、西橡2000萬條/年子午輪胎、靖邊能源化工園廠前區、川口—南泥灣輸油管道、定—靖輸油管道復線等項目,這些項目均已投入使用。興化大化工30萬噸/年甲醇、30萬噸合成氨、30萬噸/年氯化銨、30萬噸/年聯堿,洛川國際蘋果會展中心、榆煉180萬噸/年催化裂化、商洛氟化工園區項目,煉化乙苯/苯乙烯等項目進展順利,都將在年內建成投用。
化建公司在應對集團急難險重的攻堅、搶險任務時,也是沖鋒在前、屢創佳績。2010年4月,提前2天完成延煉、延安石化廠聯動檢修;6月份,提前5天完成永煉檢修;今年4月,提前10天完成榆煉檢修。特別是,在去年10月21日,集團延安煉油廠原油卸油臺發生山體滑坡,26條運行管道損毀嚴重,裝置被迫停車,情況危急。接到搶險命令后,化建公司6個小時內抽調540名職工、200多臺機具趕赴現場,奮戰72小時,完成近2萬米管線敷設,創造應急搶險奇跡,得到陜西省政府的表彰。
公司在確保集團內項目的同時,在省內的煤業集團、有色集團、投資集團,省外新疆、內蒙、山西、河南、寧夏、甘肅、江蘇、浙江等省區設立經營公司加強市場開拓,每年集團外合同簽約量在8億元以上。特別是09年通過國際工程競標,獲得伊朗阿拉克煉油廠升級改造項目,實現進軍國際市場的夢想。2010年,公司完成產值42.9億元、是05年的12倍,實現利潤1.32億元、是05年的523倍,職工年人均收入4.96萬元、是05年的2.73倍。過去的這幾年,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形成較為系統的管理流程,完成了向PC總承包模式的轉型。
三、成功借殼上市,實現經濟社會效益多贏
化建公司成為陜西省通過資產重組恢復上市的第一家公司,保住了陜西省為數不多的“殼資源”。延長石油集團作為省內企業的龍頭,擁有了繼“興化股份”后的又一個融資平臺,延長集團投入重組成本為4.35億元,其市值達30億元以上,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最大程度維護了債權方利益,近十家銀行、幾萬名股東的利益得到保障。原“秦豐農業”上千名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對穩定地方社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延長化建成為國內石油化工建設領域僅有的兩家上市公司之一,公司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極大提高。
四、樹立“依法治企、從嚴治企、規范治企”理念,不斷強化基礎管理
生產經營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新矛盾,主要體現在六方面的“變與未變”:一是,公司產值連年呈幾何方式增長,但管理人員的水平和能力沒有明顯改變。二是,過去只干安裝和少量土建,現在卻要負責工程70%以上的設備、材料供應,項目管理的內容發生很大改變,但管理人員的工作方法沒有大的變化。三是,在管理好自己隊伍的同時,還要管理好大量協作企業,需要更多的項目管理人才,但這方面人員的數量沒有大的改變。四是,企業從以前的乙方變成某種程度上的甲方,從以前的“去求人”到現在的“人求我”,從過去很少被關注,到現在成為集團甚至社會的焦點,企業地位和面對的問題發生很大變化,但我們管理人員的思維方式沒有大的改變。五是,企業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但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沒有大的改變。六是,企業上市后,面臨的課題發生很大變化,但管理人員的知識層面沒有大的改變。
如何迅速適應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避免管理失控和管理盲點,09年我們提出樹立“依法治企、從嚴治企、規范治企”理念,就是要形成“決策科學、制度健全、銜接緊密、執行有力”的管理體系,確保各個管理環節都在制度監管下運行,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為此,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執行力度。公司先后制定、修訂制度108項,每年組織制度落實專項檢查2次,兩年來,累計對475項、150名不執行、打折扣執行制度的人員進行處罰,并限期整改,對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單位負責人予以解聘。公司機關利用周一例會集中學習集團和公司管理制度,舉辦8場全公司范圍各業務制度知識競賽,500多名干部職工參加,達到以賽代訓目的。集中收繳基層單位、項目部過期印章83枚,實行在用印章使用三級審批制度。統一資金賬號,要求所有款項打入公司賬戶,實行基層單位資金使用計劃審批制。實行基層財務負責人統管、委派制,每兩年輪換一次。實行現場質量安全經理和質量安全員統管和動態考核,建立質安員、質安部長、質安經理末位淘汰和晉升機制。實行項目經理A、B、C三級管理,按能力和級別承擔不同規模項目,年終根據測評晉級或降級使用。
(二)推行績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實行公司領導、基層單位和項目經理部、機關部門目標考核體系。同基層單位、項目部簽訂年度承包合同及重點項目工期責任書,其負責人年收入與經營業績、管理成果考核掛鉤,分為“基本收入+風險收入+獎勵收入”三部分。對項目部實行項目經理責任制的“費用考核承包”模式,按7+14指標體系考核。對基層單位實行“工程直接費承包”的考核管理模式,實行經營承包指標和管理目標的7+14目標體系,即產值、上交公司費用、質量指標、安全指標、工資總額控制、合同履約率、當年工程款回收率7項核心指標和14項管理點考核指標等輔助指標。
公司領導收入、機關部門獎金按照每年初公司制定的《管理總目標分解》和《機關部門重點工作目標分解》,按事項設置分值,對應獎勵金額,逐月考核。公司領導年收入80%與指標完成情況掛鉤,20%與年度職工測評結果掛鉤。機關各部門考核與年終獎金發放掛鉤。去年共計下達管理目標2226個,其中重點目標753項。通過績效考核優化了各級人員的分配,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規范招標管理,加強協作企業考評。成立公司招標領導小組,下設招標辦公室、費用控制組、資質審查組、法律事務組和監督組,堅持按部門職責分工審核、招標程序公開透明、集體決定的原則。09年以來,公司累計組織各類招標552次。
對協作企業做到一視同仁,在資金支持、合同履約、協調服務等方面“善待”,在質量、安全、進度等方面“嚴管”,嚴禁任何形式的掛靠。建立協作企業考評機制,09年以來,每年召開協作企業座談會,累計對信譽好、業績佳的19家優秀企業予以表彰獎勵,取消43家表現差的協作企業合作資格。同時,廣泛聽取協作企業對公司在項目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對項目班子從協調能力、服務態度、合同履約、廉政從業等方面打分。
(四)加強技術管理,重視科技創新。成立科技委員會,結合公司實際進行科技項目篩選,制定科技創新計劃,從科技項目的立項、規劃、審批、成果鑒定、實施和總結,全過程指導基層各單位、項目部進行開發、實施和推廣。每年召開技術工作大會對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個人予以表彰。推行企業技術帶頭人制度,聘任首批技術帶頭人9名,享受1200元—2000元/月技術津貼,兩年考核一次。公司參編國家及行業標準4項,獲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實用新型專利8項、發明專利5項、國家級工法2項、部級工法13項,公司技術中心獲得省級技術中心認定。
(五)實施對標管理,啟動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舉辦行業發展趨勢、組織管理與領導藝術、薪酬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專題培訓。實施管理對標,機關10個部門從項目、設備、質量安全、技術、財務、審計及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分批前往中油一建、吉林化建等國內優秀企業學習,尋找與同行業優秀企業的管理差距,制定42項追趕目標及實施措施。聯合北京和君管理咨詢集團,完成公司長期發展戰略和“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
聯合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啟動管理流程、崗位評價和薪酬設計工作,已完成組織機構優化,薪酬改革方案處于討論、完善階段。成立標準化建設領導和實施小組,全面啟動標準化建設工作,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涵蓋企業管理、施工管理各環節的標準化管理體系。成立信息化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聯合上海普華科技公司啟動以項目管理軟件為主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目前信息化系統已完成設計,今年6月底完成試運行。
五、明確“做大延長化建、做強陜西化建”13條措施,創建和諧企業
(一)做大延長化建。延長化建上市后,公司不斷理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專業委員會及部門職責,修訂和制定內控制度40余項,準確完整進行信息披露,各項業務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在陜西省證監局組織的兩次規范治理檢查評比中獲第一名。公司妥善解決原“秦豐農業”遺留東盛集團、長安信息公司、北京雄特公司擔保糾紛,完成原“秦豐農業”9個縣級公司、2個控股公司500余名職工劃歸屬地管理工作。
在主營業務的支撐下,迅速實現扭虧為盈,09年4月10日提前2個月完成ST摘帽。09年3月18日,公司以總股本20285.2萬股向全體股東每10 股轉增5股,2010年3月10日,再以總股本30427.8萬股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股。在股市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公司股價逆勢穩健上揚,市值已從上市初的14億元增加到目前的50億元以上,在資本市場樹立了良好形象。
延長化建制定“依托延長、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發展戰略,提出“做大延長化建”的五項措施:一是,為房地產開發公司爭取到集團注冊資本金4000萬元,取得房地產開發二級資質。獲得總投資63億元、建筑總面積178萬m2的集團靖邊生活基地,榆煉綜合商住樓,興化職工住宅等項目開發權。二是,利用閑散資金在楊陵工業開發區購買土地300畝,已實現較大增值。三是,借用集團公司豐富資源,積極參與集團項目投資入股,調研在新疆投資建設壓力容器制造廠的可行性。四是,完成公司發展戰略和十二五規劃,完成公司企業文化大綱的修訂。五是,積極參與全國上市公司內控規范體系建設試點,努力打造一流上市公司。
(二)做強陜西化建。作為延長化建旗下目前唯一主業,陜西化建公司近年來取得快速的發展,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因素,為此我們提出了做強陜西化建,實現主業做強、專業做精的八項措施。一是,積極與北京石化工程公司設計力量相結合,打造EPC總承包商。二是,投資1.69億元的設備制造公司二期擴建及管件、法蘭加工制造生產線已經建成。同時,與國內知名設備制造商張家港化機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強強聯合。三是,投資2億元購買1250噸、600噸、400噸、260噸、4臺80噸履帶吊,200噸、130噸、5臺50噸、20臺25噸汽車吊,繼續調研購置其他設備的可行性。四是,組建傳動設備安裝公司,滿足大機組、關鍵設備安裝需求,按照“高、精、尖”的要求,不斷提高施工能力、擴大施工范圍。五是,支持電氣儀表公司做強電氣,提高儀表調試和軟件開發能力,取得110kv電力施工資質,自行開發、組態、調試的南泥灣—姚店管輸項目控制系統獲得成功。近期,有望與國際知名公司羅克韋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六是,支持西宇無損檢測公司做大做強,增加注冊資本金500萬元,今年完成無損檢測A級資質取證,發展成為西北最大、國內知名的專業檢測機構。七是,提高自身土建施工能力,組建樁基施工隊,做大土建規模。在去年投資1200萬建設靖邊化工園區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的基礎上,完成二期擴建。八是,按照建設“五支”1200人專業化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要求,盡快完成100人的項目經理、100人的專職質量安全員隊伍、200人的經營預算、200人的財務核算、600人的科技技術隊伍。
(三)創建和諧企業。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主力公司和重點項目經理部配備專職支部書記,其它實體單位配備兼職支部書記,全面負責本單位隊伍作風、穩定、上訪信訪、安全保衛、綜合治理工作,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二是,改革干部選拔任用程序,優先采取公開競聘方式。09年開始,干部任用優先采取公開競聘方式,然后再由組織采取“三三制”(基層班子成員意見占三分之一,班組長、骨干意見占三分之一,職工代表意見占三分之一)實行考察,考察合格后上會集體研究并公示后任用,兩年來共組織競聘會4次,16名同志走上中層管理干部崗位。三是,堅持慰問施工一線職工及家屬,建立多渠道溝通機制。每年堅持病、困、傷、殘、亡“五必訪”和離退休職工及家屬慰問,發放困難補助金和生活補助費50余萬元。每年組織職工身體普查和從事有毒有害工種職工職業病體檢,定期召開公司領導同職工代表、業務骨干、班組長、畢業生座談會。建立職工代表巡查機制,每季度前往基層單位、項目部檢查落實公司制度執行情況,廣泛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加快基地建設,讓職工分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近年來,公司累計投資2億多元,在三個基地新建、拆建完成設施一流的職工住宅樓近1300套,建成設施一流的職工活動和醫療服務中心。每年組織勞模、優秀共產黨員外出旅游,每年組織離退休職工前往大項目體驗公司的發展,每年安排勞動強度大的中層干部外出集中療養。提高女45歲以上、男50歲以上職工待崗期間和長期待崗人員最低收入標準。加大一線職工臨舍住房投入,現在大項目職工均能住樓房,并實行公寓化管理。
六、立足高起點,譜寫新輝煌
回顧過去的5年,延長化建“十一五”實現完美收官,但成績已經成為歷史,我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公司將堅持:依托延長、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戰略定位,使“依法治企,從嚴治企,規范治企”的理念成為工作習慣,落實“做大延長化建、做強陜西化建”措施,積極推進資質升級和管理對標,強化基礎管理,細化成本考核,加大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大集團外市場開拓,國際工程取得重大進展;適度控制企業規模、投資規模和收入增長,關心弱勢群體,提高職工收入,創建文明和諧化建的工作總綱。計劃實現營業收入40億元,人均收入5.2萬元。
未來五年,公司將按照“依托延長、一業為主、多元發展”戰略定位,樹立“工程立企、科技興企、人才強企、創延長化建品牌”戰略思維,堅持“一體、兩翼、兩支撐”產業格局,沿著“由施工總承包向EPC承包延伸、由工程施工向房地產開發延伸、由安裝向制造延伸、由工程承包向投融資延伸”戰略路徑,通過“管理提升、資源整合、資本運作、協同發展”的發展方略,做大延長化建、做強陜西化建,使公司成為以工程總承包為核心,集裝備制造、房地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投融資業務為一體的多元化發展的國際化工程公司。力爭“十二五”末實現產值100億元、職工年人均收入8萬元。